他们对人的认真,最根本源于他们对茶的认真。
岩韵先生家里,三代做茶,有过规模的大小之分,却从未断过。他曾在外打拼十几年,以茶为核心,他做过会所、媒体包装、茶文化推广、茶主题晚会……
西安、杭州、上海……十几年后,最终还是回到武夷山,毕竟,茶就像人,始终是有根的,离了那个根,似乎总有些差强人意。
2016年9月,茶隐山房开业,至今已有一年。
一年里,聊茶、喝茶、爱茶的人来来去去,在武夷山那个家家都有三亩茶垄的地方,对于茶,更是谁都能说上两句。
「但,真正能够算得上知音的,很少。」
幸而「很少」,不是「没有」。离茶隐山房500米的村头,「丛山茶境」的主人丛山先生便是那个极少数之一。
与岩韵先生不同,丛山先生身上少了一点遥远的古趣,却多了几分对生活的温柔和细腻。
丛山先生姓彭,不熟的,喊他彭总;但凡有过几次来往的,都能跟他成为朋友,转头就改叫“胖胖”。
16岁踏入社会,第一份工作是在茶宴酒店做学徒,从此便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在武夷山做过茶宴厨师,兼职过导游,2007年他开了自己的第一家茶店。
虽然与茶打了不少交道,但却不算正式学过系统的茶文化。16岁以后,关于茶叶懂了不少,但关于茶空间美学却接触得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