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到台湾自驾游,从北向南,一路上碧蓝澄澈的海岸线没把我留下,倒是在一间陶艺工作室我一待就是3天。拉胚开窑,忙得不亦乐乎!
传统手艺烧制出的陶瓷作品,它温润的线条,古朴的气质,迷人的中国元素……一次次拉扯着我的内心引力。
后来我就在想,大陆其实这样的陶艺手艺人多了去了,不过很多都处在“无人知晓的困境、后继无人的尴尬”之中。
许多传统手艺耗费精力、过程缓慢、往往都需要精雕细琢,少了耐心的堆叠,更别提静下心来去了解学习一门手艺。
但我分明看到国外很多把传统手艺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,也许现在看起来它们弥足珍贵,但其实它原本就是属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
就像日本的民艺之父柳宗悦说的传统手艺制作的东西“只有在使用中,才能发现它的美!”
我叫浦冬韬,出生于上海,2003年毕业于上海某重点大学工业设计系,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就是无形力量的驱使,似乎冥冥之中便和这些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。
在我看来,器物都是有生命的。除了实用以外,造型,线条,工艺,气韵,传承等元素是构成一个良器的灵魂,缺一不可。
当我工作之后,便开始接触陶艺人,那一次在台湾意外的旅行,更让我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器物产的感觉,一下子升华了。
后来我也常常在想,很多传统手工艺的消失,更多的是因为它们慢慢不适用与现代的生活方式,被淘汰掉了。
但其实通过一点点的改变,传统手艺完全可以再次回归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。
就像这双源于“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”吴昌硕先生的国画作品《风竹图轴》的筷子,我们把现代的技艺和传统的工艺结合起来,筷子的整体造型模仿竹节,筷子的前端用的是食品级的不锈钢。既风雅韵味,又实用。
传统手工艺结合工业设计,做出生活化、时尚化的生活用品,这其实和早些年时装圈的做法是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