莫干山的民宿主们,让我看到一种可爱,良性的合作关系和分享精神。
当时的莫干山有很多主理人聚会,大家走家串户,经常和一个人约好了,又被带到另一个聚会,可能是沙龙,可能是分享会,红酒会,一圈人自然而然发生关联。
就这样以滚雪球的方式,我在莫干山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民宿主:
包括颐园主人夏雨清;大乐之野的吉晓祥、杨默涵;西坡创始人钱继良;当时还在清境原舍的崔盛;彼时的翠域木竹坞主理人贾晓凡;后来云鹤山房的新茶人沈婵樱……
从2012年底进山到现在,持续5年的跟踪研究,我一共去了莫干山15次,累计停留42天,积累了119位被访者和百万字访谈记录。
在莫干山,我看到了不止多种元素碰撞出的现代乡村生活,更重要的是结识了一群最浪漫、最会生活的人。而我对莫干山的认知,也从最初隔山隔水的文化震惊,变成了肌理明晰的熟稔于心。
每次从莫干山回到南京,我都像打了鸡血,仿佛受到某种要命的浪漫主义的感召。一只灯泡在躯体里点亮,视线的饱和度增加,一张民宿的蓝图在脑海徐徐清晰,闪着迷人的光。
得知我要开民宿,这些可爱的学术前辈和民宿大佬们纷纷前来为我打call。
我经营着一家规划设计公司——匠工营国,有一个研究加实干的团队。我们输出了无数城市规划、旅游规划、产业规划的项目方案,高淳国际慢城、奉化雪窦山、南京秦淮河、溧阳南山竹海……一直以旁观者和研究者的角色,关注着乡村建设和民宿领域的发展和成长。
我的导师张鸿雁教授告诉过我,学问要经世致用。在莫干山,我看到了传统和现代的共生,城市和乡村的联姻,东方和西方的碰撞,生产和消费的转换,以及一群浪漫主义者在现实中如何造梦。
创立一间民宿,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诗和远方,更是我们整个团队的星辰大海。
我是地道的江苏人,提到温泉,脑海中浮现的首先是南京汤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