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很多影视作品中,都塑造了清朝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的形象,他手里总会有一把折扇,关键时刻,折扇还能充当防身的兵器。实际上,清代的皇帝都是佩刀防身,清乾隆皇帝本人还是一位狂热的刀剑收藏者。那么,清宫都有哪些最有名的宝刀利剑呢?
中国古代有刀剑之分,刀适合砍,剑适合刺。在战场上,刀的杀伤力远高于剑。汉代时,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作战需要,刀成为骑兵的重要装备兵器。步兵也开始大量装备了厚重刀背的单刃刀。经过汉代以后四百多年的实战洗礼,中国的制刀技术发展很快。到了唐朝,以直刀为代表的制刀技术发展到了顶峰。唐刀最大的特点是手柄长度更长。唐刀技术后来传入日本,成为日本刀的鼻祖。
1、遏必隆刀
清乾隆十四年,当时的军机处领班大臣、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讷亲,因为在大小金川的作战中指挥不利,致使清军屡次损兵折将,乾隆一气之下,降旨将其革职,押往京城受审。囚车行进途中,一匹快马传来了乾隆皇帝的上谕,随同圣旨到来的还有一把宝刀。
乾隆皇帝在圣旨里说:讷亲不必押回京城受审了,负责押解讷亲的大内待卫,可以直接用御赐宝刀,将讷亲就地正法。这把随圣旨前来的宝刀,正是赫赫有名的“遏必隆刀”。遏必隆是讷亲的亲爷爷。用爷爷的刀杀孙子,显然是乾隆故意为之。讷亲被斩杀后,接替他的将领,携遏必隆刀以壮声威,再次领兵出征,终于平定金川!
遏必隆刀看上去并不起眼,刀长仅60厘米,刀鞘为木质,外包绿色鲨鱼皮,紫呢刀套。此刀最早的主人是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,此人英勇善战,功勋卓著,这把刀应是康熙皇帝御赐之物,刀以人命名。遏必隆死后,刀入宫中。据说每逢大战,必以此刀监军,有先斩后奏之权,起着尚方宝剑的作用。
遏必隆刀最后一次出现在1851年,太平天国运动爆发,清咸丰皇帝派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率军出征,临行前,咸丰皇帝将遏必隆刀授予塞尚阿,以壮军威。然而遏必隆刀并未给战局带来转机,不久,赛尚阿也因指挥不利被夺职。而咸丰皇帝一气之下将气发在遏必隆刀上,他将这把刀视为不祥之物,命人深藏清宫内府,再不示人。
2、天字一号刀
乾隆御用大阅腰刀,因刀身有“天字一号”和“炼精”字样,因此又称天字一号宝刀。刀身上有铭文“乾隆年制”,另有金银铜丝组成的匠人铸刀图案。刀柄木质,装饰红珊瑚、绿松石、青金石等,宝刀附有一块木牌,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:御用嵌松儿石金桃皮腰刀一口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