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昌阁
文昌阁,清代建筑,位于秭归县新滩北岸寺大岭西。文昌阁在双龙寺东边,三层楼阁飞檐翘角,四周挑檐上悬挂有铃铛,清风吹过,铃声响亮。因奎星掌管文运昌盛,故也称奎星楼(魁星楼)。解放前楼体毁坏。解放后,五十年代改为粮库。
新滩寺大岭奎星楼挑檐挂铃
明月宫
明月宫,清代建筑,位于秭归县屈原乡五指山村,始建年代不详。
明月宫整体建筑为明清时期四合院式天井格局,长40米,宽36.7米。明月宫依山势而建成梯级建筑群,长方形的大殿坐东朝西,另有大小殿堂33间,由一个大天井和两个小天井构成。山门外,有一直径3米、深2米的水井,清澈如镜,从不外溢。入夜时,明月繁星尽收井底,光亮无瑕,熠熠生辉。明月宫由此得名。
明月宫大门正中有一金字门匾,题字“明月宫”,两旁有“兰宇既清竹林亦韵;诸天不老大地长春”的楹联。进入山门,是一尊巨大的铁官老爷塑像,像前桌上有一雕刻的伏虎、果盘和香炉,供来人陈放贡物和上香之用。出后门为第一天井,青石嵌铺地面,正中是一尊高3米、内空直径2米的重数千斤铁质化钱炉。穿过天井是二级殿门,门上有一“无字传真”门匾,每个字约1米大小。正天中堂的大殿金碧辉煌,雕栋画梁,殿内供有3米高着丝织金花龙袍的祖师菩萨塑像。两边挂一幅“五内莫相欺,欺人欺已万事假;指头休全算,算来算去一场空”的楹联,此联为1928年秭归代县长郝海峰所题。塑像前两根粗大的顶梁柱上木雕金描“二龙戏珠”。两边厢殿,依次排列着姿态各异的菩萨。
岁月沧桑,明月宫遭受摧毁,荡然无存,仅留下遗址。
秭归县五指山明月宫(秭归文史资料第九辑牛庆孝提供)
龙会观
龙会观,清代建筑,位于秭归县泄滩乡牛口背后秭归县与巴东县交界的高山上,海拔1700米。
龙会观原名铁瓦寺,供奉真武祖师,始建年代不详。铁瓦寺建于山巅之上,地势险要。原铁瓦寺为土墙木楼,因屋顶覆盖铁瓦而得名。清雍正年间改修后,因铁瓦蚀锈,改盖青瓦,更名龙会观。龙会观正殿、厅屋、厢房、客房等组成一个天井四合院,周围土墙2米高,面积约250平方米。走进山门,即是厅屋。厅屋右角供一灵官菩萨。厅屋左右以板壁相隔各有一厢房,东边为厨房,西边为客房。经厅屋过道向后是一天井,天井正面即正殿。正殿中央,是真武菩萨,高七尺,栩栩如生。真武祖师塑像两旁,供有大小菩萨24尊。天井中央有一石制化钱炉,高丈余,供香人烧化钱纸。
建国前,龙会观香火旺盛,观内有道士住持。1955年春拆毁,仅剩一片废墟。
灵官殿
灵官殿,位于巴东、秭归两县交界的天堡山巅。
天堡山,海拔1580米,东、南、西三面悬崖峭壁,北面是一山梁,峰顶即灵官殿。灵官殿始建于何时不详,仅在殿内有一重修碑记,上面落款为“嘉庆十二年重修”。灵官殿呈正方形,长宽各为10米,殿高5米,墙厚0.4米。殿以砖石砌成,木架支撑,青瓦屋面,墙壁用石灰粉刷,共3间,坐南朝北,式样古老。站在殿门前,视野开阔,能看到邻近几个县地域。
灵官殿
灵官殿大门
蒲兰田纪念碑
蒲兰田纪念碑建于民国十一年,位于秭归县新滩北岸寺大岭上,是三峡内唯一的西洋碑式建筑。
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,蒲兰田第一次成功驾汽轮“肇通”号从宜昌出发抵达重庆。蒲兰田辞世后,由英国驻宜昌领事出面,川江航运业内人士自愿捐资,在新滩寺大岭蒲兰田居住及培训地原址上修建了一座高约17米的纪念碑。碑文如下:
蒲兰田君,英国福蓝临岗镇人,中国海关任以巡江工司之职,清光绪二十六年,长江上段第一次航行汽船,司驾驶者即君焉。君生于清同治五年六月二十八日,民国十年春航海返国,一月十九日卒于途次。君之旧友及有志振兴长江上段航业诸人,感君情愫,思君勤劳,醵金刻石,以志不忘。
中华民国十一年十二月吉日立
蒲兰田碑为方尖碑式,由大块花岗岩石垒砌而成。碑体实心,底座为两层锥台,碑身为逐渐收敛的四方锥体。碑文分别用中英文凿刻,其中英文面朝向长江下游,中文面朝向长江上游。底座边长4.89米,打制细腻。碑体通高为12.30米,刻字的两面加工精细,表面平整,另两面较为粗犷。
蒲兰田碑基本保存完好,整体无损。只是在文化大革命中,石碑受到一些损害,使碑体的中文碑文被凿,西文碑文被水泥糊抹。另外,碑体上半部有一些风化。
2002年6月,因蒲兰田纪念碑在三峡工程二期蓄水线下,上级批准迁建。秭归县政府投资将此纪念碑迁移到屈原镇(1995年新滩镇更名为屈原镇)政府前的山坡上,2003年1月18日竣工。
秭归县新滩蒲兰田纪念碑
秭归新滩蒲兰田碑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