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漫桃源:文人传统与市集
相比大田对农事、乡土的着重表现,设在一片桃园中的“桃源”,盛开的桃花更多,也更突出“匠人”、“手艺”的一面。
桃源这边有一个展馆,以展板、场景、互动、产品等,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除了新场的盐皂、土布、三角粽、锣鼓书等之外,还有其他地方的拓片、竹刻、剪纸、葫芦雕刻等。在展馆之外,以集装箱为空间载体,展示新时代的成衣设计、小吃产品等。游客在这里可以同时见到传统的工匠与现代的手艺,体会其中的某些传承。
本地村民也在此摆摊,卖农家的各类产品。有桃枝编成的花环、可以食用的桃胶,也有蝌蚪和种子。村民用来称量售卖的杆秤,如今已不常见。
既有面向游客的产品,也有针对本地人的用品,这并不奇怪。与大田相似,这里也有一个舞台,正在进行说书表演。
实际上,这里是由表演舞台而形成的一个小型市集。摆摊者正正围在这个舞台周边最外圈,卖东西不耽误看戏;而一些骑摩托车的村民站在偏内层观看;最里面有人坐着,也有人骑着摩托车在边上——把车当成座位,是名副其实的座驾。
桃源之中,亦有一些机关设置。设计师在桃园之中用反光材料做了一个迷宫,人们进入其中,可以体验“迷失”感。但这终究不能完全迷失,转一下就出来了。这片土地同样不久之后就会回归农事,设计师或艺术家,也不得不顾及这一需求,不能大兴土木。
或许,农事需求无法与游客需求完全契合。但田地需要新的可能性,城里人也需要“回归”的体验。彼此之间需要磨合与妥协,而艺术或设计,不过是媒介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