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阴宅风水宝地
我国古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,就有“依山起陵”的风水学观念,后来有了“依山环水”的讲究,到秦、汉、唐、宋几代,帝陵逐渐发展成方上、陵台、方垣、上、下宫的制度和中轴对称的格局。“秦陵”、“乾陵”,就是典型的风水宝地。秦陵南依骊山,北临渭水,符合《大汉原陵秘葬经》中的“立冢安坟,须籍来山去水”之陵择址标准。
位于关中的乾陵,地形地貌结合完美,有梁山和漠谷河,陵区如裸睡少妇,棒槌岭如男根插在中间,应合“阴阳二仪、天地配合”之原理。乾为天为阳,坤为地为阴,阴阳交合,乃生万物。《葬经》中说,“葬者,乘生气也。藏风聚气,得水为上……故葬者以左为青龙,右为白虎,前为朱雀,后为玄武。”乾陵了《葬经》的所有条件,据说,高宗李治登基不久,命当时有名的星相大师袁天罡和专掌阴阳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,为他择万年吉壤,这块地是袁、李两人共同定下的。
清代帝王陵寝选址、规划时的“天人合一”观念,承继的是明朝的一套,其首倡者是开国皇帝朱元璋。在中国都城中,南京的都城城墙是不规则布局的,到过这座世界目前保存最好、最长的都城墙的人会发现,墙体都是傍山依地形顺势而建,城墙带景象优美。如依传统的“中轴线”理论,方方正正,就不会有“鬼脸照镜”这样的“金陵四十八美景”。朱元璋为自己选择陵地址时,也追求陵与自然和谐统一,“遵照典礼之规制,配合山川之形胜”。元璋与历代皇帝一样,宗法礼制,崇尚祖先。不同的是,朱元璋更迷恋,对陵址选择的讲究到了苛刻的地步,以此求得风水佳境,赐福朱氏子孙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陵寝制度,是在明朝完备起来的,明朝的帝王陵分布在四处,即葬朱元璋祖父母的盱眙“祖陵”、葬朱元璋父母的凤阳“皇陵”、葬朱元璋的南京“孝陵”和北京的“十三陵”,这些陵所在都是“风水宝地”。
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的钟山风景区,几乎就是当年明孝陵的整个范围。在这处庞大的帝陵区域内,设计者将整座钟山以及部分水面作为重要的“风水”景观,一齐纳入孝陵的建筑规划设计中,从而实现了“因山为陵”、“天人合一”的中国帝陵建筑传统和文化理念。钟山古称“龙山”,早在江东末年,已被诸葛亮、孙权等政治家视为“龙蟠”之地,朱元璋作为大明开国之君,更不会放过这块宝地,自然会择金陵“龙脉”为葬地。后来,孙中山、蒋介石都选择此地为自己的归宿,也是因为钟山是风山宝地之故,朱元璋选择在钟山之阳建造陵,钟山之阴建陪葬功臣墓,南北对应,尊卑昭然,这完全符合古代“风水”要义。钟山有东、中、西三峰,在风水上称“华盖三峰”,而以中峰最尊,孝陵恰好处于中峰之南玩珠峰下,而最早将这块地盘视作风水宝地的是梁代高僧宝志和梁武帝萧衍;在孝陵之西,有一座小山,人称“小虎山”,从风水地貌上分析,正处于孝陵之右的“虎砂”位上,与孝陵之东的“龙砂”之象左右对列;这座如屏的小山就是孝陵风水中的“案山”,西南方向的前湖及逶迤南下的“钟山浦”也具有灵动的“朱雀”风水特征。这样孝陵陵宫及宝城就具备了左青龙、右白虎、前朱雀、后玄武的风水“四象”,加之孝陵的三道“御河”都呈左向右流淌的形势,这种水在风水上称“冠带水”,自然形成,十分难得。
北京城的规制是仿南京城的,北京十三陵的构建规制同样源自南京,源自孝陵。十三陵中的第一座、也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长陵的规制,完全按照孝陵的标准构造的。其后的献陵、景陵、裕陵、茂陵、泰陵、康陵、永陵、昭陵、定陵、庆陵、德陵、思陵的营造,虽有大小之别,但规制相同。整个陵园以长陵为主体,向东南、西北和西南展开,周围约40公里,形成了明朝风格的陵园。
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认为,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皇帝是天子,“天人合一”,得讲究人与自然的统一,因此帝王是不能随便葬的,生前“万岁”,死后得有“万年吉壤”。“风水说”实际上是中国特色的“环境观”,帝王陵择址看似迷信,其实一点也不神秘,是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统一时的结果。
中国古代对于阴宅风水的看法
东汉时期,人们对丧葬风俗非常重视,这促进了风水术的发展。在《后汉书》中,记载了许多有关风水的故事。
据《后汉书.袁安传》记载,袁安的父亲死后,他的母亲要他去访求葬地,在路上,袁安遇见了三位书生,书生们指着一块地说:“若将你的父亲葬在这块地上,你可以官至上公”。袁安照此办了,后来果然累世隆盛。
在东汉末年,江东豪强孙坚的父亲死了,四处寻访葬地。有个异人对他说:“你是希望当百世诸侯,还是想当四世皇帝?”孙坚说想当皇帝。异人乃指一处。孙坚就在该地埋葬了他的父亲。当时富春江有沙涨暴出,又有异人说:“此沙狭而长,子孙将为官长沙。”后来孙坚任长沙太守,他的后代孙权至孙皓四世称帝。
在魏晋时期,产生了象管辂、郭璞这样的风水术宗师,同时还有一大批擅长风水术的隐逸之士,《晋书》记载了几位无名氏风水师的故事:
陶侃从小家贫,办丧事都很困难,在即将下葬先人时,家中的牛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。陶侃在找牛的途中遇见一个老头,老头告诉他说:“前面的山冈下有一条牛在沟中睡觉,若在那个地方下葬,后人可以位及人臣。”老人又指着另一处地方说:“其次就是那个地方,后人可以代代出二千石的官。”老人说完就不见了。陶侃按照他的指点,找到那头牛,并在那里下葬了自己的亲人。并把老人所指的另一座山告诉了周访,周访的父亲死后,就把父亲埋在了那座山上。后来,周访官至益州刺使,周访的子孙也都当上了刺使。陶侃则官至太尉,颇多功绩。
又有个善相墓的人,说羊古的祖墓上有帝王之气,如果凿开墓就会断绝子孙,但可以出“折臂三公”。羊古把祖墓凿开了。后来他骑马时跌断了手臂,但是他官至尚书,没有后代,应验了风水师的话。
在南朝刘宋期间,有个风水名师看见询伯玉家的祖坟,就对伯玉的父亲说:“你家当出显贵,但恐怕不会长久。”,伯玉听说此事,说:“朝闻道,暮死可矣。”后来,伯玉辅助萧道成成就了帝业,但后来就被齐武帝诛杀。
到了唐代,相地知识逐渐科学化,风水活动亦日趋繁盛。据《通典》卷138援引《开元礼》记载,唐代不论是官人还是庶人,只要死了,都要“卜宅兆”、“卜葬日”,这成为一种很普遍的习俗。
唐初,徐绩请人卜葬,占辞说:“朱雀和鸣,子孙盛隆。”但风水师张景藏却不以为然,认为“所占者,过也。此所谓朱雀悲哀,棺中见灰。”后来徐敬业在扬州反叛,武则天大怒,派人撬开了徐绩的坟墓,焚尸为灰,应验了张景藏的断言。
武则天当政时,侍中郝处俊因为曾经极力反对高宗让位武则天,而受到武则天的冷落。郝处俊死后,有风水师经过郝的墓地,说:“葬压龙角,其棺必斫。”后来,郝处俊的孙子犯了罪,祸连九族,郝处俊的坟墓被掘。
据《摭遗》,唐玄宗猎于温泉之野,鹘飞兔走,御驷急弛,只有白云先生张约的快马能跟得上玄宗。到了一个山头,看见一座新坟,张约审视良久,玄宗问看到了什么,张约说:“葬失其地,安龙头,枕龙角,不三年,自消铄。”此时旁边有樵夫,玄宗便问是何人葬于此地,樵夫说是山下崔巽家。玄宗和张约来到崔家,对崔巽之子说:“山上的新坟,不是吉地!”崔巽之子说:“父亲临终前曾说过,安龙头,枕龙角,不三年,皇上至。”玄宗听了很是惊叹。张约则自叹技不如崔巽,后来回到山里修行去了,玄宗则下昭免去了崔家的终身徭役。
唐代设有司天监,监里的官员都精通风水之术。风水宗师杨筠松就曾在司天监任过职。
五代时的钱锍曾任唐末镇海军节度使,在苏南和浙江一带形成割据势力,以后又建立了吴越政权。当时他准备修光牙城。大公府有个风水师前来游说:“王若改旧城为新城,国家的命运只有100年,但如果填筑西湖而修城,国家就会有一千年的命运。”钱锍不相信风水,因此也就很不客气地回答:“我只想改旧为新,国运能有100年,我也就心满意足了。”后来吴越国果真只存在了99年。
至宋代,风水术更是盛行,很多帝王将相都相信风水,宋徽宗就是一个很相信风水的皇帝。
宋徽宗原先没有儿子,有个叫刘混康的风水师告诉他:“京师西北隅地势过低,如培筑增高,当得多男之喜。”徽宗就命令大兴土木,叠起冈阜,高约数仞,后来果然得了儿子。
宋朝沙阳人叶隆吉年轻时寻求阴宅葬父,一天,有个姓林的风水师告诉他说距县城五里,有座山叫罗源山,山有吉地,有诗为证:“卧龙欲腾头角起,乃安龙头按龙尾。申酉年中桂枝香,子孙折桂无穷已。”叶隆吉感到很奇怪,说自本朝以来都是辰、戌、丑、未年廷试,怎么说是申酉年及第呢?姓林的地师说这是按阴阳五行推算出来的。后来国家因为寇难多事,廷试就被推到了申酉年,叶隆吉果然登科及第。
中国古代阴宅风水禁忌
坟场墓位:
(一)忌对一望无际茫茫大海,全无遮拦,海风可源源不绝正面猛烈吹袭墓位。葬经云:“气乘风则散。”在这情况下,墓位如何能聚气。
(二)忌墓位背後即来龙处是马路,车辆剧烈摩擦马路地面,来龙之气受损。如新马师曾墓正犯以上两点,内外气皆不足,後人多争执。
(三)忌在水渠侧旁,因水气很容易渗入棺木,导致先人骇骨受潮湿,骨殖变黑,影响後人健康。
(四)忌在大树旁,因树根很容易穿破棺木,让泥沙虫蚁入侵骚扰先人。况且受大树遮蔽,墓位不能受阳光照射,长期阴暗。
(五)忌受尖形物体火煞冲射。如李海泉墓正位於水渠及大树侧旁且正对面前尖形墓碑,其子李小龙及孙李国豪同样是英年早逝。
(六)忌对动土此等大凶煞。
(七)忌左右龙虎无维护,包锁外气力不足。
(八)墓位坐向配仙命卦(即先人亡者出生年份卦),宜坐吉向吉,次取坐凶向吉,坐山忌在流年最多凶煞方。大树好遮阴?大树遮阴,墓穴长年不见阳光,阴气重。大树的树根会抓破金塔或棺木,令泥水入骇骨。墓穴侧旁为水喉,去水渠,墓穴长年受水浸,骇骨变黑,对後人有坏影响。
骨灰龛位:
(一)忌在横梁之下。
(二)忌受正面或左右横贯风吹之风煞。
(三)忌在灯光微弱阴暗,漆黑一片,毫无生气。
(四)忌太近上落楼梯。因受往上层之楼梯气流冲激,而往下层楼梯是明堂下陷。经曰:“明堂下陷,子孙愁。”
(五)忌对正化宝炉。
(六)忌在最底层,因很容易受潮湿或水浸,又忌在等同人体下阴之高度位置。
(七)亦如坟场墓位一样,骨灰龛位坐向配仙命卦(即先人亡者出生年份卦),宜坐吉向吉,次取坐凶向吉,坐山忌在流年最多凶煞方。
(八)选择龛位层数,可按河图五字运配仙命卦。
河图口诀:“一六共宗水,二七同道火,三八为朋木,四九为友金,五十共处土。”即是由最底层开始为第一层与第六层是水,第二及第七层属火,第三和第八层是木,第四及第九层是金,第五及第十层是土。
第十一层周而复始,依次序为水火木金土。仙命卦如是乾兑金卦宜取用第五,十,四,九等层数;如仙命是坎水卦宜用第一,六,四,九,等层数。穴後有大石压着。(凶格)因有土斯有气。泥土被大石压,内气(泥土气)不能舒畅至金塔。拜台积水,可令棺木或金塔潮湿,致先人骨殖变黑。对後人有坏的风水影响。穴在行人路。
凶格
(一)意识不佳,对先人不敬。
(二)墓穴上泥土受行人及车辆力踏,泥土向下压着棺木,容易毁棺伤骇骨。不论阴宅山坟或坟场墓位,骨灰龛位等等,各墓穴都会有墓碑。该碑之碑文是用金色或红色从左至右,上至下直书写。碑之左边是龙边,书写该墓之细致坐向。
中间是亡者姓名,字体是较其他行数的字为大。而字数亦有含义,依“生老苦病死”字句循环顺读。即第六,十一,十六是“生”之数,老之数是第七,十二,十七。这等“生老”字数是吉数可取用。馀者是“苦病死”之数,如八,九,十,十三,十四,十五等等因意义欠佳,很少被采用。
对亡者称谓有特定形式,如显考是父亲,显妣是母亲,祖父称为显祖考,祖母称谓是显祖妣。碑之右边是虎边,是後代子孙题名立碑。“祀男”或“祀子”是亡者下一代的儿子,“祀孙”是亡者之孙也。月份以孟仲季配四季。孟代表第一,仲代表第二,季是第三。如孟秋是七月,仲夏是五月,季冬是十二月。
拜堂前空地很狭窄及随即下陷。这是明堂下陷,子孙愁。如有条件而又需要选择理想山地,安葬先人,就要避忌一切凶恶之地,这当中包括有:
(一)“葬经”之五不葬:无草木山,童山不可葬;崩陷凿断山,断山不可葬;顽硬石板山,石山不可葬;单山孤脉,独山不可葬;过山不可葬。
(二)廖金精六不葬:莫取去水地;休寻剑脊龙;最忌凹风穴;尤嫌无案山;怕明堂跌;憎龙虎飞。
(三)十不葬:一不葬粗顽块石;二不葬急水滩头;三不葬沟源绝境;四不葬孤独山头;五不葬神前庙後;六不葬左右休囚;七不葬山冈缭乱;八不葬风水悲愁;九不葬坐下低软;十不葬龙虎尖头。
(四)十贱地:八风吹穴;朱雀消索;青龙飞去;水口分流;摆头挠尾;前後穿风;山飞水走;左右皆空;山崩山裂;有主无宾。
(五)十天煞:穴地曾遭,洪水推荡,龙神不安,是天败,子孙流离。明堂倾泻,四水不归,龙神不住,是天倾,财明堂渐渍,积污臭秽,龙神不吉,是天湿,疾病缠绵。地下深坑,不见外阳,龙神暗昧,是天狱,子孙愚顽。
四面低垂,八风交吹,龙神不定,是天冲,子孙游闲。土色虚浮,脆弱不坚,龙神浅薄,是天魔,子孙贫贱。土地焦硬,乾燥不滋,龙神凶败,是天枯,子孙绝。在山肘外,并无六建,龙神反背,是天狗,子孙忤逆。
穴地曾遭,雷霆震霹,龙神惊恐,是天杀,子孙愁困。穷荒之源,孤峰独耸,龙神不聚,是天穷,子孙孤独。下葬上佳泥土者,会有异象,故有三不改墓之说:一开冢见龟蛇等生气物;二土中有温暖之气如雾者;三见有紫藤交合於棺者。
下葬贱泥亦有异象,有五不详宜改墓之说:一是冢无故自陷;二是冢上草木本来茂盛,突然枯死;三是坟中风声不绝;四是子孙忤逆颠狂;五是人口多伤。